飞翔在人类世界的Z轴

“我们永远、永远不会停止观鸟。”

原来,对某件事产生的热情会永远改变你。

也许我们不再跋涉于泥沼或森林之中,但我们的目光永远会被一只飞过的啄木鸟吸引;望着春日飞来的第一批椋鸟,我们永远不会对那美丽的身影无动于衷;我们永远会因一曲陌生而婉转的鸟鸣停下脚步,我们永远、永远不会停止观鸟。

——《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

嗨!你好!屏幕前的你是一位观鸟爱好者吗?

让我想想,我是因为什么样的契机开始入坑观鸟的呢?是站在草地上,看乌鸫专心致志地嗦出好长一根蚯蚓;还是听了很多次万青的《山雀》,但从未在现实中见过这种小鸟的迷茫感;我想也有可能是在逸夫楼的外侧楼梯与戴胜的不期而遇,当时我还以为是啄木鸟,搜了半天才发现——噢,原来你就是香香鸡啊!当然,也可能是封校时闲得无聊在学校里遛弯,发现的松树上的蓝色小鸟(是黑头鳾啦);或者是2023年上半年窝在图书馆写毕业论文时,天天在追的游隼好大儿一家和游隼瓦女士、Lucky一家连续剧……

【2025年更新:好吧,我不得不悲伤地宣布,这些游隼的故事已经结束了……Skalski死于救助站跑进笼舍的貂,Franek也去了鸟星,Valentine很久没有再回到教堂。也许这些故事只存在于那个夏天。】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苍鹭扇动着翅膀缓缓飞向远方时,被我误认成是什么猛禽。当时和朋友激动半天疯狂检索这个不知名大鸟的名字,旁边一个小朋友大声问他爸爸这是不是苍鹭。说实话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哇哦不愧是北京小孩,学识真渊博,第二反应就是我为什么不知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第三反应就是,噢我得去了解一下鸟类的知识了,原来它们离我这么近啊。

于是那些细小的溪流终于相遇大海口,一切就这么发生了。

一年前(注:原文于2023年12月发布)的我应该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会站在群山环抱的暮色中,望向落日尽头如潮水般飞来的鸭群、雁群与鹤群,与脚下的土地共同呼吸着初冬渐袭的寒气,自由的气息飘散在旷野的风中。即使放在几个月前来问我鹀、鹨、䴙䴘、鵟这些字的读音,我非但答不出来,甚至还会反问这些汉字真的存在吗。可如今我却亲眼见到了生僻字背后的鲜活生命,那些我曾以为绝对不会出现在我生活中的小家伙们。

如此幸福的景象……谢谢鸭鸭

 生命的奇观犹如万花筒的一面面棱镜,绚烂地闪耀着那些生机勃勃的无数可能。扁平的人类世界拥有了一根Z轴,在城市拥挤不堪的钢筋森林里,无数飞鸟轻盈地穿行其中,如此优雅地拂过我们时常仰望却难以企及的天空。

说来也奇怪,鸟类与我们朝夕相伴,过去却很少吸引我的注意。即使是城市中最常见的“菜鸟”,诸如麻雀、白头鹎、喜鹊、灰喜鹊、乌鸫、珠颈斑鸠、灰椋鸟等等,此前也好像只是草地上形态各异、会发出奇怪声音的装饰物,与我的生活空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边界感。除了偶尔比较扰民之外,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城市生活的标准好邻居。

我总是习惯性忽略这些小家伙的存在,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鸟类对我而言只是生物书上的模糊概念。但现在,它们好像是我开启生活其他可能性的一把钥匙。

冬天不再只有光秃秃的树枝和地面,那些枝头的小果实和地上的枯草中,有无数跳跃的生命与我们共享在熟悉的城市空间里——目光扫过树林,光影正爬上树叶,留下的斑驳印痕,此时各种山雀正在枝头鸣唱嬉闹;望向溪流,落叶漂流在闪着阳光的水面上,翠鸟如同一道蓝色闪电猛地扎入水面,又带着小鱼小虾满载而归。

可爱小翠!

意识到鸟类的真切存在,我想,是对熟悉生活陌生化的一种方式,而这会使得每一天都充满惊喜。

你对季节的感知将更加敏锐:你会更早地预感到春天即将到来,因为喜鹊又开始衔枝筑巢;而在春天的公园里,乌鸫唱起了可爱的求偶小调,珠颈斑鸠低沉的咕咕声像是永不停歇的鼓点;夏天你又会看到柳莺的身影,即使你还是分不清它们,但你知道夏天少不了它们;秋天又来了一批即将飞向远方的小鸟,一想那么多小小的生灵们将飞越巨大的北京,甚至是飞越大洋,看到比我们还要精彩广阔的世界,而我们有幸能在北京与它们相遇,你会想着世界真好啊……而冬天,你发现你的观鸟自留地里,那些令人喜爱的小鸟们又聚在了一起,你期盼着它们的身影,就像你也飞越了冬天一样——然后,春天又要来了。

每一天,草地和树枝都会随机刷新出不同的小鸟;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

所以如果一定要为我的观鸟之旅找个源头的话,我想就是出于本能的好奇吧。

自发的、朴素的、纯粹的向往和乐趣,翻新了一成不变的重复生活与日复一日的熟悉世界。不得不承认,当我意识到原来生命中还有这些以及更多无穷尽的新鲜事物存在时,我有一种回到童年的错觉。我可以尽情地感知与探索这广袤天地,用崭新的目光察觉那些日常里不曾被注意过的角落。

世界好像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在我眼前舒展开来。小时候的童话故事里总有啄木鸟的身影,但长到这么大却从未见到过,而现在一出校门就发现街道两旁的树上挂着几只大斑啄木鸟,正孜孜不倦地向树干发起进攻;翻了翻去年1月第一次去国家动物博物馆后的朋友圈,发现我对冠鱼狗的描述是有朋克发型的小鸟、看到普通翠鸟的标本锐评自己是普通人类、看到伯劳则梦回《汉尼拔》……而现在,这些标本飞入了我的现实生活。

尘封在遥远记忆中早已被遗忘的想法感受,此时此刻正鲜活地跳动起来。有一种微妙的呼应感,让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知到自我的存在。我们大可以跳出早已被他人设定好的轨道,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新了解和认识自身与所处的生活。

有一天突然光临学校的纵纹腹小鸮

不过,作为一个想得多做得少、拖延症严重、三分钟热度的人,说实话我很难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会长期坚持下去观鸟。【嘿,恭喜我!2024年也有在观鸟耶!所以,请在2025年让我的鸟种记录超过200吧!】或者说,观鸟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与其他我想做和我正在做的事情一样,通过这些途径让我有机会去探索世界、探索自己。

所以我重启了我的公众号(后续可能还有其他的途径和方式【2025年更新:嗨你现在为自己搭了一个网站!】),作为一个锚点,倒逼着自己停下来去表达、去学习、去输出,让我不至于被时间冲走。我对精英和人上人的叙事逻辑并不感冒,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标准也不感兴趣,更不需要成为许许多多的其他人。我也不需要生活在想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成本和收益,计算自己的机会成本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毕竟我也并不是理性人。

噢!倒叙结束了,现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是2025年的我。

密云之行——一个多么美好的重新开始的契机!虽然截止现在,我的公众号上总共也没发什么内容,还有一篇被ban了,不过正如你所见,如今我为自己搭了一个网站,我很高兴自己可以迈出这一步——不过还是让我们先回到观鸟的话题上!

特别开心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到观鸟的队伍中,我的B站首页充满了各种各样观鸟区特有的发癫标题,鸟好!人也好!

2024年秋天的时候去看了飞鸟展,正好也参加了北京飞鸟故事活动,从鸟类夜间迁徙到野鸟救助,了解到了很多之前没有听闻的概念,这让我想起在小宇宙上听到的一期播客,是about热水频道的《观星观鸟,看云追貉,当个博物学家有多幸福》(特别推荐这一期!)。“公民科学”,我们真的很需要这个,当我们的城市设计偏重功能性而非生态性时,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感到压抑和疏离——天哪,想想吧,每天坐着地铁,在城市的地下穿行几个小时,与阳光和街头完全隔绝,眼前只有一张张疲惫的面孔,人们的距离早已超过了令人舒适的安全距离,就这样日复一日、日复一日……我们好像掉进了无法爬出的镜像世界,每一天都如此相似,我们只是挤在城市里的原子。

但实际上,我们拥有改变的能力。

比如,在2024年春天,在北京鸟友们的积极行动下,崖沙燕的栖息地得到了保护;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在努力,哪怕仅仅是从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做起,比如播客里提到的“貉口普查”,或者为城市动物提供干净的水源,或者最简单的,贴上防鸟撞贴纸。我们面对的不是什么不可名状的怪物,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我想公民科学的最大意义,就是赋予我们参与感和改变的能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有能力去陌生化那些习以为常的“共识”、跳出生活的惯性去“看见另一种可能”,去捍卫我们自己的声音,去探寻和构建属于我们的无数种意义。

所以,让我们出发去观鸟吧,走到户外!

观鸟!爽!鸟好!人好!观鸟!爽!鸟好!人好!观鸟!爽!鸟好!人好!

P.S. 春天的时候(天哪好久远的一个词)在学校里很突兀地发现了一只灰喜鹊尸体,在一个不算早的清晨。不知道小鸟的死因是什么,但应该不是鸟撞,周围的建筑都是砖墙而且很低,但它还是安静地落在粗糙的地面上,再也不能像它的同伴们那样飞翔。

可能是我平时起床太晚了……很多小鸟的尸体或许在我醒来之前已经被扫走了。或者其实留心观察的话……春天的地上散落着很多死去的小鸟的碎片。它们早早地掉出巢穴,羽毛还没有开始生长,那样一个小小的生命,与人的体积比起来似乎太微不足道了,于是它们死在了人类的脚掌之下,只能靠依稀残存的组织认出它们曾经属于一个早逝的生命(天哪我终于把这些写出来了……当时在车站等车的时候,看到地面上一个七零八落的麻雀幼鸟然后人们浑然不知地在上面走来走去让我太难受了)